电缆用金属铜从原理上讲主要有物理方法阻隔铜与潮湿空气接触、阴极保护氧化还原法阻止铜导体氧化、化学方法在铜导体表面生成钝化膜阻止氧化,抑或在导体表面喷涂特殊液体予以保护。下面以常用的橡套电缆的生产工序为例,每道生产工序上的防氧化控制的主要技巧:1、铜杆进厂前运输、检测及储存:我国大多数电缆企业用铜为外购,提示应选择质优金属铜杆,规范供应商运输、交货流程与制度,铜杆进厂检验依照GB/T 3048.2或电缆企业企标执行。铜杆的储存可用塑料布或塑料薄膜覆盖铜杆,即简单的物理阻隔法阻止铜杆与潮湿空气的接触。生产前取用铜杆时要仔细检查每个铜杆是否有氧化的现象,从生产源头上进行防氧化控制。
一、细心观察电线外层:观察电线绝缘层,绝缘层出现颜色失去光泽、变暗、变硬、裂纹、部分脱落;用双手弯曲绝缘导线时导线僵硬,甚至绝缘层开裂、脱落等,说明该电线已经出现老化、甚至严重老化。二、测量绝缘电阻:利用高阻计(绝缘电阻表)对电气线路进行绝缘电阻测量。不同线路的绝缘电阻有不同的容许值,例如,使用中的家庭220V线路,绝缘电阻为0.5兆欧,如果所测绝缘电阻数值小于上述数值,说明电气线路绝缘有问题。三、电线使用寿命有限需定期更换:电线使用期限的长短取决于电线的质量和电线敷设方式、使用环境环境。电线主要靠外面的绝缘层,时间一长,受到热老化影响,绝缘性能逐渐降低,慢慢老化变硬,发脆或脱落,这时就不起绝缘作用了。而现在一般的家用电线使用年限是30年左右。
优质的生产的电线电缆,基本上都是每100米装成一盘,且每一盘的重量都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如常用的截面积为1.5mm2的塑料绝缘单股铜芯线,每100m重量为1.8-1.9kg;2.5mm2的塑料绝缘单股铜芯线,每100m重量为3-3.1kg;4.0mm2的塑料绝缘单股铜芯线,每100m重量为4.4-4.6kg等。劣质的线缆100米每盘时要么重量不足,要么在长度上偷工减料,要么电缆里面的导体纯度不够。因为劣质的电线电缆的材料成本和制作成本很低,因此,商家在售卖时,经常拿物美价廉当作幌子来进行恶劣的低价销售,致使人们上当受骗。因此,提醒您购买时,要当心,别为商家标榜的"物美价廉"冲昏了头脑,终上当受骗。
1、电缆导体电阻不符合要求,造成电缆在运行中产生发热现象。2、电缆选择型不当,造成使用的电缆的导体截面过小,运行中产生过载现象,长时间使用后,电缆的发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产生发热现象。3、电缆安装时排列过于密集,通风散热效果不好,或电缆靠近其他热源太近,影响了的正常散热,也有可能造成电缆在运行中产生发热现象。4、接头制造技术不好,压接不紧密,造成接头处接触电阻过大,也会造成电缆产生发热现象。5、电缆相间绝缘性能不好,造成绝缘电阻较小,运行中也会产生发热现象。6、铠装电缆局部护套破损,进水后对绝缘性能造成缓慢破坏作用,造成绝缘电阻逐步降低,也会造成电缆运行中产生发热现象。
线缆的导体主要用来传输电能或电信号。崇左电线导体的电阻是决定其电气性能的主要指标,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线芯电阻的集肤效应与邻近效应面比直流电压作用时反映大,但在电缆频率为50Hz时两者之间的反应值相差不大,专业电线检测时要求导体直流电阻或电阻率是否超过标准中的规定值,通过此项的检测可以查找出生产工艺中的某些缺点,如导线断掉或某一段单丝断开;导线截面不符合规定中的标准;产品没有达到规定长度等。
电缆进水后干燥处理非常困难(如用热氮气加压吹燥),一般也没有配置相应的设备。实际操作中,如果电缆如进水,只是锯掉前端几米,如整条电缆已进水,就无法可取。因此,电缆进水的防止,应以预防为主,采用以下措施:电缆头应密封。锯掉的电缆端头,无论是堆放还是敷设,均要用塑料密封起来(采用电缆专用的密封套),防止潮气渗入。在电缆排管设计时,要尽量直,减少弯头,使电缆便于敷设;同时,在电缆井制作时,分成大电缆井和小电缆井,大电缆井可用来牵引电缆、盘圈、做中间接头,而在马路当中等不便于做电线井、却必须有转角的地方,改做小电缆井,该电缆井只是在敷设电缆时用来放置转向滑轮。
电话:0771-3307776 传真:0771-3396900
庄先生:18587969696 张先生:18577969696
厂址: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农业开发基地
销售地址:安吉大道安津五金机电市场5栋5-2-6-8-10
网址:http://www.gxjgdl.cn/
Copyrights©2019广西精工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小飞鱼传媒 备案号:桂ICP备19010151号
声明:本站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